
学校创建“无废校园”领导小组,由李宝新校长任组长,德育处、教务处及各年级主任共同参与,这为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。在领导小组牵头下,组织制订一系列“无废校园”建设方案和计划,规范指导校园建设。
学校将“无废校园”创建作为提高办学品位、拓展并深化素质教育内涵的重要环节,紧紧围绕“人的全面发展”这一核心,本着“尊重人和完善人”的宗旨,把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原则、指导思想落实到学校各项活动中去,融入学校环境教育的全过程,坚持以创新、协调、绿色、开放、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,重视对“无废校园”的建设。

为加强教师的环境意识,学校定期开展环境知识讲座,提高教师的环境教育能力。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和教育科研,进行“环境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”的课题研究,不断提高课堂环境教育的效果。同时,在学校教育、教学评价体系中,增加了“环境教育必须有机地渗透到学科教学中”这一指标,保证了环境教育的持久进行。
学校有计划地实施“渗透式”环境教育模式的实践和研究。在自然学科、社会学科中,充分开展环境教育;语文学科倡导“人与自然”主题文学作品阅读,学生勤俭节约、低碳环保的生态文明行为习惯得到有效培养。在重视“渗透式教学”的同时,着重采用“案例式”教学,通过案例讲座、思辨讨论、主题班会等渠道,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设备以及其他教育媒体,全方位地开展教学活动,提高学生对大自然复杂性、多样性的认识。

学校坚持以“学生为本”,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实践中来。政教处、团委、学生会联合,通过学期系列“学生自主活动”“共青团绿地认养”“环保志愿者活动”“小记者校内外采风”“参与文明社区创建”“绿色伴我行主题班会”“我爱校园演讲比赛”等丰富多样的活动,使每一个学生在宽松愉快的环境里,在富有青春朝气和时代气息的实践活动中,不断强化绿色体验。
全校师生积极开展“光盘行动”,减少或拒绝购买过度包装商品,限塑禁塑,倡导绿色生活方式。学校对软硬环境,包括人、环境、财物、信息在内的教育资源,进行科学管理、合理配置,共同营造更加优美的学习和生活环境。

(作者:李宝新 徐洪云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