开展劳动教育,学校发挥主导作用,家庭发挥基础作用。学校在《家庭劳动清单》出台后第一时间,组织学生对照清单定训练时长,定训练周期,并让家长以拍摄微视频方式进行成果展示,劳动指导老师(班主任)选择劳动熟练的学生做成微课进行推广,便以其他学生学习。在课后拓展服务劳动教育课程内,以星级认证考核来评价学生该项劳动熟练程度,在训练与考核过程中,逐步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,发展“善劳”能力。
结合“五育融合”下学生综合素养发展的关键能力,我们对语文、科学、综合实践、音体美等课程进行统整,聚焦劳动实践中的真问题,确立了多个项目的课程体系:首先第一个是“植桑养蚕”,挖掘利用蚕桑文化资源底蕴,以桑载道,以蚕化人;其次是“神奇种子变变变”,在观察种子萌发过程中,去经历、去感受、去发现生命的神奇;最后是“农事劳动”,季节种植,了解二十四节气与种植的关系……将学科资源融入劳动教育,在持续、阶段性的劳动,培养自觉自愿、吃苦耐劳、团结合作等方面的“勤劳”品质。
“三百六十行,行行出状元。”我们充分发挥传统劳动、传统工艺项目育人功能,挖掘具有本土特色的传统节日春节、清明节、端午节、中秋节,以及传统习俗:开拓立夏野炊、南浔熏豆茶、南浔特色糕点等项目,在劳动实践过程中,让学生掌握劳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,同时在学生心中根植乡土情怀,树立“爱劳”观念,点亮学生“爱家乡,爱劳动”的精神。
生态文明教育不能简单理解为绿化与美化,劳动教育不能简单理解为单纯的生产劳动或体力劳动,而是应该从育人的目标去思考。因此在组织生态文明教育与劳动教育的融合时,应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角度出发,通过开展生态劳动实践,让师生掌握劳动技能,感受劳动快乐,培养师生尊重自然、顺应自然的生态文明素养。
自开展劳动教育以来,学校欣喜地发现,劳动教育不仅仅能融五育。比如:在各种美食制作和品尝中,融合了食育;在各项农产品义卖中,能锻炼学生的财商;在团体劳动的合作交流中,能提高学生的情商……总之,生态劳动教育有着无限可能。它将在马腰小学形成教育新风尚,带领马小的孩子们一起向未来!